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月宫

x
我来啦!目前只写出了天文方面,主要大佬涉及领域太多太深,一句两句真说不完,我貌似给自己找了个难

共收到 113 条回复
鹓扶 · #2 · 2020-12-28 11:36:05  回复
沈括(1031年-1095年)  ,字存中,号梦溪丈人。
沈大佬牛到什么地步呢?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就是这么厉害!
生平不说了,感兴趣的可以自查,来说说大佬的成就,先数数大佬涉及的领域哈,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水利、医药、经济、军事、工程技术、音乐、书画,然后你万万没想到吧,大佬还是个人形记录仪!
要是没有沈大佬,以毕昇的布衣身份,活字印刷术指不定就不是中国人发明的了呢
然后咱们来细说大佬各方面的成就。
鹓扶 · #3 · 2020-12-28 11:39:42  回复
本帖最后由 鹓扶 于 2020-12-28 11:48 编辑

一、天文
先说天文,因为这个体现了大佬追求科学时的舍身和抗争精神,也是让我不太信乌台诗案的源头。
捞回来,专业术语就不搬了,搬了也不懂,没啥意思,以我们常人的认知来科普吧,大佬他计算发现了月亮不发光,是反射太阳来的,还精确计算出了日食,然后,容我用个等等来概述吧。
微信图片_20201228110645.png
最重要的是,他创立了《十二气历》。
十二气历厉害到什么地步呢?被公认为比我们现在用的阳历【就是格里历】更科学、更有意义,也更理想,为啥现在没用我也不知道┓( ´∀` )┏可能是为了在地球上更合群?
沈大佬让我折服的地方就在于这里了,封建迷信封建迷信,封建和迷信是两个形影不离的小垃圾。
当时用的历法是太阳和月亮因素合成的,所以总要用闰月来调整。
根本原因自然是地心说,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月亮都是围绕地球转的。
所以天老大皇帝老二,皇权至上。
十二气历就不一样了,它是纯太阳历,跟月亮一毛钱关系都么得,就差直接说,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围绕太阳转的了。
十二气历可以说是狠狠挑战了“君权天授”的迷信教条了,也就是说,大佬在挑战皇权,分分钟弄死你哦!
大佬其实也知道结果,所以他说:“今此历论,尤当取怪怒攻骂,然异时必有用予之说者。”
他知道会被骂会被攻歼,也知道十二气历不会被使用,事实上也确实是,这套历法和大佬本人直到清朝依然被人大骂特骂。
但他坚信总有被使用的一天,因为这是真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虽然至今没用,但现在的阳历和十二气历其实是一个原理,有点遗憾,但大佬总是对的,哪怕隔了千年,真理不灭。

PS:
我就怀疑大佬可能早就发现了这个,然后神宗不能容他,可是以大佬当时的地位,要杀他必然是要给个说法的,神宗肯定不可能跟大家说真相坑自己,那好办,坑沈括吧,污名罪名一股脑往他身上砸好了。
大佬年轻的时候大概也确实比较懦弱,被唬住了,毕竟搞不好是会灭族的事情,然后老了之后,一只脚踏进坟墓,顾虑少了,反而更容易不管不顾追求真理,所以他公开了。
当然这只是我的发散思维,没有任何依据,非要说依据,大概就是乌台诗案确实存疑,连续写资治通鉴的李焘【南宋】都表示存疑来着。



补充内容 (2020-12-30 13:53):
①大佬是世界上最早注意到北极星不在北极点的,并为此设计了窥管,且计算出了实际位置——离天极三度有余。
②观测发现了真太阳日有长有短。

补充内容 (2020-12-30 14:00):
③改进浑仪【测量天体方位】、漏壶【测定时刻的仪器】。
④意识到了蒙气差【大气折射】对测日影的影响,由此制造了更精准的新式圭表。

点评

和阴历不一样哦,阴历是农历,日月结合版,是要置闰调整的,十二气历是阳历,和我们现在用的阳历差不多,但更棒  发表于 2020-12-29 09:12
12气历和阴历是不是一个?  发表于 2020-12-29 07:49
厉害  发表于 2020-12-28 17:13
nb  发表于 2020-12-28 13:12
多挖掘俺们自己的大神吧  发表于 2020-12-28 12:14
这个以当时的科技水平来说很厉害了  发表于 2020-12-28 12:02
大苹果 · #4 · 2020-12-28 11:57:55  回复
不错,蹲
我心无忧 · #5 · 2020-12-28 12:05:49  回复
真是牛人,够拍一部大片
扶摇mm · #6 · 2020-12-28 12:15:29  回复
说得我想去看了,大兔子看的什么书

点评

不是啥书,是我查资料来哒,当然,不是照搬的,资料严肃专业多了,我说的就浅显多了,为了可读性,还略沙雕哈哈哈  发表于 2020-12-28 13:40
一套旧衣服 · #7 · 2020-12-28 12:16:00  回复
继续啊,牛人也需要被知道。王阳明说:格物致知。必须广为传颂
喵喵联萌 · #8 · 2020-12-28 12:29:40  回复
追求真理的精神令人敬佩!至于那个乌台诗案,本身就是政治争斗,我们喜欢的苏大胡子搞文学没得说,但政治还是算了,所以这里的道德评价我持保留意见
萌萌哒小兔子 · #9 · 2020-12-28 12:47:10  回复
厉害
奚山君 · #10 · 2020-12-28 13:05:57  回复
哇,这么厉害,蹲一个科普
thetdyxhlaw · #11 · 2020-12-28 13:16:22  回复
他是真的牛
153917578 · #12 · 2020-12-28 13:30:46  回复
月宫好奇吃瓜客 · #13 · 2020-12-28 13:47:56  回复
兔兔啊,咱可以有个系列,你精力好的话,顺便把张衡也搞搞

点评

解解你也阔以搞嘛!  发表于 2020-12-28 15:49
大风往来忘 · #14 · 2020-12-28 13:50:42  回复
膜拜一下,除了智商,精力和钻研力是我等望城莫及的

点评

+1  发表于 2020-12-28 14:03
斩妖除馍 · #15 · 2020-12-28 14:40:05  回复
太厉害了
举头望明月 · #16 · 2020-12-28 15:47:14  回复
厉害
鹓扶 · #17 · 2020-12-28 15:49:50  回复
本帖最后由 鹓扶 于 2020-12-28 16:01 编辑

二、地理

沈大佬是科学地理学的最早创立者哦~

1)沉积学
沉积学说就是大佬创立哒!
“皆峭拔险怪,上耸千尺,穹崖巨谷,不类他山,皆包在诸谷中,自岭外望之,都无所见,至谷中,则森然干霄。”
“如大、小龙湫,水帘,初月谷之类,皆是水凿之穴。”
大佬仅仅根据雁荡诸峰顶部在同一平面的现象,就推断出了雁荡山是因为流水侵蚀形成的,然后以此类推到了黄土高原的成因。
沧海桑田都说烂了吧,这个成语出自葛洪的《神仙说》【额外叨逼叨一下,葛洪也挺牛批的,东晋人,说葛洪一时半会儿可能想不起来,但抱朴子应该怎么着都有印象的,哪怕说不出个所以然,这名字就是个招牌了】,也就是说这个理论晋朝或者更久之前就有了,但直到宋朝,才被沈大佬实证。
“尧殛鲧于羽山,旧说在东海中,今乃在平陆,凡大河、漳水、滹沱、涿水、桑干之类,悉是浊流,今关陕以西,水行地中不减百余尺,其泥岁东流,皆为大陆之土,其理必然。”
“所谓大陆者,皆浊泥所湮耳。”
大佬用化石和遗迹揭示了“沧海桑田”的科学道理,证实华北平原曾经是汪洋大海,甚至解释了华北平原的成因,地势高的山峦被流水【黄河、滹沱河、涿水、桑乾河等】侵蚀,水流携带着剥下来的土石什么的在地势低的地方或者入海口附近沉积下来,形成冲积平原。
沉积学是又一个真理,而这个真理,在700年后才被英国的郝顿提出,给大佬跪了。
而这个揭示方法,也就是用化石遗迹来鉴定和推测的办法,至今都在用!

2)地域差异
最早揭示地域差异规律的,也是沈大佬……
【目瞪口呆,可能因为天文太高端,所以冲击力还行,但到了地理方面后,查资料过程,让我觉得我在复习现代地理,难以置信。】
说起这个不如先讲个故事。
沈括最初读白居易的诗没仔细读,看到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后,是讥讽和不信的,直到他自己也经历了同样的事情,然后重新找来《大林寺桃花》读,发现了序言——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梨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
大佬就开始感慨啦,说自己读书不仔细,经验少吧啦吧啦。
【虽然大佬在批评自己,但我依旧想吹,这件事不是正好体现了大佬敢于质疑先贤,不惧权威的品质么!】
故事讲完了,总结下大佬在地域差异上的成就吧。
①高低温差规律,地势越高温度越低,植物在不同地势就有不同的生长发育规律【物候】;
②南北各地物候也不同,也是先后不一的;
③哪怕同一种植物,也有不同的品种,物候不尽相同;
④物候可以改变,虽然植物因为气候有固定的发育周期,发育周期不好改变,但气候可以利用栽培等技术人为改变,从而改变物候。
这四点,分别涉及了地带性学说、生态型学说以及人地关系,一般都认为地带学是俄国道库恰耶夫最先提出的、生态型是恩斯特·海克尔最先提出的,而这两个人,都比沈大佬晚生了800年,替沈大佬委屈,最先提出的明明是他!
人地关系就比较早了,光中国比大佬早的就很多,感兴趣可以的自行追索。

3)地图
①编绘了《天下州县图》,全套地图共有二十幅,包括全国总图和各地区分图,比例为九十万分之一,可惜南宋乱战多,没能保存下来,扼腕。
②提出九个制图方法:分率、准望、互融、傍验、高下、方斜、迂直、飞鸟、分层筑堰。
飞鸟法是大佬首创,代替了传统的循路步法取鸟飞之数”,用的是飞鸟直达的距离,类似航空拍摄。【说实话,完全搞不懂怎么靠鸟来测距离,挠头,还有类似航空拍摄,大佬真不是穿越的么???】
分层筑堰也是大佬首创,可以测量地形高程,是世界最早的精密地形测量法,世界水利史上的创举。
③按方域划分出“二十四至”。【这什么?没查到?等解惑。】

4)其他
大佬解释了虹的大气折射现象,解释了龙卷风的成因、形态和破坏威力,用月亮的盈亏来论证日、月的形状及海潮与月球的关系等等。



补充内容 (2020-12-28 18:45):
恩斯特·海克尔是德国的,漏打了

补充内容 (2021-1-6 11:32):
二十四至:即四面八方细分成二十四个方位。

点评

但没有证明,怎么查都查不到具体实施过程  发表于 2020-12-29 15:47
我今天早上突然灵光一闪,或许,那不是真的鸟,而是机械鸟?古代的机关术非常厉害来着  发表于 2020-12-29 15:43
飞鸟怎么测,鸟不可控啊!不懂  发表于 2020-12-29 15:40
怎么不宣传呢。不宣传我等平民不知道大佬啊  发表于 2020-12-28 17:02
把酒问青天 · #18 · 2020-12-28 16:21:45  回复
大佬
看兔吃瓜 · #19 · 2020-12-28 16:36:53  回复
大佬
水游荇 · #20 · 2020-12-28 17:14:50  回复
大佬!!
红瓷绿瓦玉如天 · #21 · 2020-12-28 17:30:55  回复
真大佬
大苹果 · #22 · 2020-12-28 18:00:37  回复
想起达芬奇,穿越的吧!准备去仔细看看沈括
我心无忧 · #23 · 2020-12-28 18:00:51  回复
如果不是现有对山寺桃花的质疑,光凭飞鸟地图真感觉是穿越人
子木悠悠yu · #24 · 2020-12-28 18:54:05  回复
大佬
海天变换1 · #25 · 2020-12-28 18:59:37  回复
厉害
月下飞天镜 · #26 · 2020-12-28 23:01:43  回复
佩服佩服
红袖挽 · #27 · 2020-12-29 02:12:06  回复
服气,非常服!!
静听风语 · #28 · 2020-12-29 07:24:08  回复
兔子也要自强 · #29 · 2020-12-29 13:13:09  回复
佩服,继续求科普
鹓扶 · #30 · 2020-12-29 14:54:51  回复
本帖最后由 鹓扶 于 2020-12-29 14:58 编辑

三、数学

1)创立“隙积术”
就是二阶等差级数的求和法。
把许多同样的物体(如棋子、弹丸、缸、瓦盆等)摆成长方形,层层堆积起来,并且从上而下,每层在长、阔方面各增一个,整体看起来是个梯形,这样只要知道顶层和底层的长和阔,以及堆积的层数,就可以求出物体的总和数。
公式:s=n/6〔a(2b+B)+A(2B+b)+(B-b)〕
其中a是上底宽,b是上底长,A是下底宽,B是下底长,n为层数,s表总和。

2)创立“会圆术”
已知圆的直径和弓形的高,求弓形的弦和弧长的方法。
近似公式:l=a+h^2/r
其中,r为半径,h为矢高(即圆弓形的高),a为弦长。
公式的计算结果比实际值略小,并且圆弓形的弧所对圆心角越小,其精确度越大,当圆心角小于45°时,相对误差小于2%。

3)提出“造微术”
无穷小求和思想。
在600年后才被意大利数学家卡瓦列里提出,两者完全一致。

4)创造“运粮法”
率军出征途中,用数学研究军粮运输情况,创造出了运粮法,得益于大佬的运筹思想。
【我……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啥……这大概就是,干正事之余随手一划拉,就又是一个大招?还是让人头秃的大招

5)棋局都数【这个真牛批,真的!!!】
就是下围棋可能出现的不同局面的总数
解释:围棋盘纵横19路,共361个交bai叉点。每个交叉点有三种状态:黑子、白子、无子。不考虑“打劫”的因素,变化数量为3的361次方,约核10的164次方以上。
打个比方说,从围棋出现到今天,假设全世界每年里可以下出一亿局棋,至今的总数也没有超出10的11次方,这个数字远远不及10的164次方的零头。而实际对局中有“打劫”存在,又使棋局的总数增加了无数倍,再加上一些提子之后的交叉点还可以继续下子、二次下子的被提之后还可以继续下子......
“棋局都数”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不夸张地说,“棋局都数”绝对是人类目前所能认识到的最大的数字之一。
【脑壳痛,完全无法想象的数字。】
必须说的是,对数发明在500年后,当时的大佬,是用算筹算的,然鹅,结果基本正确

PS:大佬想法真的很现代,特别讲究实用性,也就是“经世致用”思想,回忆下查资料时看到的大佬的那些研究过程,貌似都是为了“用”而去钻研的

点评

对于我这种学渣就是,每个字都看得懂,仅限于此!!大佬威武  发表于 2021-1-9 08:08
我觉得五体投地不足以表达钦佩之情  发表于 2020-12-29 17:59
这个看不懂~只知道要膜拜  发表于 2020-12-29 15:51
少肉肉的小瓜籽 · #31 · 2020-12-29 15:13:13  回复
真的厉害
等更
我心无忧 · #32 · 2020-12-29 15:50:06  回复
真希望有编剧能写一个剧本,展现大佬nb的成就
沉默的兔子 · #33 · 2020-12-29 16:00:42  回复
膜拜
红瓷绿瓦玉如天 · #34 · 2020-12-29 16:28:31  回复
居然是连续剧啊

点评

那当然了!才搞了一丢丢而已,主要查资料然后整合归纳太耗时间,我想尽量不要漏掉什么,起码重要的成就不要漏掉,加上又想尽量使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这样就得自己理解个大差不离,不理解的部分就得多方比对查找,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2-29 18:47
正在输入 · #35 · 2020-12-29 16:33:11  回复
来了
流苏 · #36 · 2020-12-29 17:19:01  回复
大佬
鹓扶 · #37 · 2020-12-29 18:47:13  回复

那当然了!才搞了一丢丢而已,主要查资料然后整合归纳太耗时间,我想尽量不要漏掉什么,起码重要的成就不要漏掉,加上又想尽量使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这样就得自己理解个大差不离,不理解的部分就得多方比对查找,所以,很慢,红绿灯你记得天天来转悠一下嘛

点评

嗯,记得就上来学习学习  发表于 2020-12-29 18:48
举头望明月 · #38 · 2020-12-29 20:47:26  回复
大佬,膜拜大佬
鹓扶 · #39 · 2020-12-30 16:41:29  回复
四、物理

1)声学

①声学这个概念就是大佬最先提出的。

②为什么古老的乐钟【大概说的是编钟?或者“编”就是取“扁”之一?】都是扁的而不是圆的呢?因为——
“古乐钟皆扁如盒(合)瓦, 盖钟圆则声长,扁则声短。声短则节,声长则曲。节短处声皆相乱,不成音律。后人不知次意,悉为圆钟,急叩之多慌晃尔,清浊不复可辨。”
曲:延长音。   
节短:快旋律。
我的理解就是圆钟碰到快节奏音律的时候,下一个音会被上一个音的延长音干扰,节奏越快音越多,也就越乱,然后就曲不成曲调不成调整个乱的无法分辨了。【应该没理解错哈哈,如果错了欢迎指正~】

③记录并实证了共振现象。
“琴瑟弦皆有应声:宫弦则应少宫,商弦则应少商,其余皆隔四相应。”
【宫弦和少宫弦共振,商弦和少商共振,其他弦每隔四弦就会共振。】
得先说下古琴,看的我头疼。
《通典·乐四》引汉•桓谭 《新论》:“五弦第一弦为宫,其次商、角、徵、羽,文王、武王各加一弦,以为少宫、少商。”
【我对比了很久,依旧没搞懂,现在说七弦一至七对应的是5.6.12356,但古人的顺序貌似是一至七对应123565.6.,那么宫弦应少宫、商弦则应少商就是5.和1共振、6.和2共振?是这样吗?】
接下来大佬开始做实验:“欲知其应者,先调其弦令声和,乃剪纸人加弦上, 鼓其应弦,则纸人跃,他弦不动。”
把弦调调正后,拨动一弦时,放在频率相同的或成整数倍的弦上的纸人会跳动,而频率不同同、不成整数倍关系的纸人则不会动。
这个实验比诺布尔和皮戈特的琴弦上纸游码试验早了500年。
【PS:共振和七弦搞得我快不认识“调”这个字了,并且依旧有些糊涂,并没有完全搞懂。】

④提出空穴效应。
“古法以牛革为矢服,卧则以为枕,取其中虚,附地枕之,数里内有人马声,则皆闻之,盖虚能纳声也。”
解释兵土用皮革箭袋作枕头,可以听到数里外人马声的原因。
大佬用的是“虚能纳声”,但其实和空穴效应是一个原理。



补充内容 (2020-12-30 21:55):
共振我没搞懂的地方在第41层有补充科普,补充字数有限制,所以另开层了
鹓扶 · #40 · 2020-12-30 16:42:40  回复
大佬的物理过于厉害,并且我卡在七弦上卡了太久,今天只能到此为止了,其他的物理成就待续。
鹓扶 · #41 · 2020-12-30 21:05:06  回复
卧槽,我懂了!!!
搬一个科普:
【古代文献中弦名与弦音常常混为一谈,弦名不可用来推算音律。
弦序为宫商角徵羽少宫少商。
正调以一弦为宫,则各弦音为宫 商 清角 徵 羽 少宫 少商,现代记法1 2 4 5 6 高1 高2,出现清角是因为选择以一弦为宫。
若以三弦为宫,则各弦音为下徵 下羽 宫 商 角 徵 羽(低5 低6 1 2 3 5 6)。
下徵与宫(低5与1)和宫与清角(1与4)都是纯四度关系。】
所以,大佬的叙述,是叙述给懂自懂的人看的,我等渣渣看了后不求甚解只接收规律也就罢了,想要搞懂原理只会傻眼。
但扶摇应该是没问题的
@扶摇mm ,快来看你擅长的!

点评

我现在门都没进,学的琴曲基本是正调,或者借正调弹的,  发表于 2020-12-30 22:15
我之前被虐就是因为以为弦名就是弦音,然后我怎么套规律都不对,就很崩溃,直到看到上面这个科普,才知道是不一样的,变化很多  发表于 2020-12-30 21:52
其实我也不懂乐理啊,但是有不同的调,正调f调的时候,一到七弦是5..6..1235.6.对应的事徵羽宫商角徵羽,这时候叫仲吕调。但是到其他调的时候,各弦对应的就变了,比方到紧五弦,把五弦由3变成1,一到七弦对应2.3.5.   发表于 2020-12-30 21:35
啥情况?@不成功呀  发表于 2020-12-30 21:06
萌哒哒的兔纸 · #42 · 2020-12-31 05:51:07  回复
膜拜大佬
红瓷绿瓦玉如天 · #43 · 2020-12-31 16:38:56  回复
一堆一堆没看过的新东西。有些有点印象,是高中学的,但内容其实忘得差不多了。

点评

哈哈哈哈哈是的,重归学生时代的感觉  发表于 2020-12-31 19:32
鹓扶 · #44 · 2020-12-31 19:46:00  回复
2)磁学

开创物理学史电磁研究先河,牛牪犇!

①人工磁化
大佬记录了办法,并且用此做实验,比较指南针的四种装置方法【水浮法、碗沿法、指甲法、悬丝法】的优劣,最后得出悬丝法最优的结论。
“以磁石磨针锋,则锐处常指南,亦有指北者,恐石性不同。”
“水浮多荡摇,指抓碗唇上皆可以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其法取新纩中茧缕,以芥子许蜡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常指南。”
部分资料显示悬丝法常用于近代科学,反正我不知道,就照搬这个说法吧望天。
用这个办法发明了扭称的法国物理学家库仑,比大佬晚了600年嘿嘿嘿~

②地磁偏角
百度解释:地球表面任一点的地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的夹角,即磁针静止时,所指的北方与真正北方的夹角。
第一次提出这个现象的,是大佬!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400多年后,哥伦布多次横渡大西洋才发现这现象,大佬威武

③磁石两极
大佬对磁石两极的认识也是最早的。
上面地磁偏角里说到的操作——磁石磨针锋,磨完后磁针“常指南,亦有指北,恐磁性亦不同。”
从而发现发现地理的南北极与地磁的N、S极并不重合,所以水平放置的小磁针指向跟地理的正南北方向之间才会有一个小偏角【就是上面的地磁偏角】。
这是超越时代的认知,把地球当做一个磁体其实和十二气历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比较挑战传统思想┓( ´∀` )┏

3)力学【天体方面的,和天文地理都有交集】

①潮汐
多次观测潮汐后,认为月亮才对潮汐起决定性作用,而不是唐代卢肇认为的太阳【日入海而潮生】,并提出潮汐和地理位置也有关系,据说这比西方早一个世纪。

PS:找了很久,没找到具体的人和时间,有知道的解解可以补充科普下~
PSS:我查到的另外的资料显示这个发现最早提出的叫余靖,比大佬早出生31年,虽然我觉得差了这么多应该是余靖先提出的,但由于年代太接近,真没能查到到底谁先,我尽力了┓( ´∀` )┏
反正都是兔子家的,谁最早并没啥区别,大佬也并不缺这一个光环 图片1.png

②行星运行轨迹
大佬不是观测并记录了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运行的轨迹么【还有陨石坠落】,咋记录的呢?
用柳叶!描述了五星因逆行而产生的轨迹
这个观测记录,十分近似开普勒的椭圆轨道,但比他早了500年。【开普勒简直如雷贯耳,感叹大佬的牛逼!】

物理还没搞完,待续
另外,元旦三天请个假哦~

扶摇mm · #45 · 2020-12-31 21:09:49  回复
看下来感觉好可惜,宣传太少啦
今夕何夕 · #46 · 2021-1-5 23:49:34  回复
大佬
dandan2020 · #47 · 2021-1-6 07:34:11  回复
膜拜大佬,他穿越的吧?
鹓扶 · #48 · 2021-1-6 13:54:50  回复
补充:
①指南针四种装置方法:
1.png

②“矢服”一条【声学的空穴效应里有提及】还总结发现了两个物理现象:亥姆霍茨共鸣器原理、地壳传声原理【声表面波,至今仍用于地声探测,6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的表面波器研究及应用即由地声学发展而来,为微波声学分支】。
也就是说,大佬的各项声学研究,迄今为止,依旧还在探索中。
虽然大佬没有指出本质,但已经对现象有了具体的总结,感觉类似于我们知道很多定律、公式……也能使用,但无法究其原理,我们是能力和智商问题,大佬却是被时代所局限。

③纸人实验大佬做了三种。第一种上面有讲过不再赘述;第二种是用不同琴和另一发声体进行实验,纸人放在发声体上,然后弹动琴,当二者发声频率相同时纸人也跳动;第三种是用两架不同的琴,弹奏其中一架,另一架相应弦上的纸人同样会跳动。
只有一种就让人惊叹,没想到后面还有两种,拜服。

④对雷电的认识,伤金属不伤漆器木材等物。和矢服一样,不解原因,但总结归纳了现象和规律。



补充内容 (2021-1-8 19:52):
PS:大佬还记载了其他人在物理方面的成就,比如张衡首创的浑象。
鹓扶 · #49 · 2021-1-6 13:57:49  回复
这两三天忙到爆炸,只断断续续补充些边角料,系统归纳暂时没时间。
兔兔不吃胡萝卜 · #50 · 2021-1-6 19:11:57  回复
厉害啊
鹓扶 · #51 · 2021-1-8 19:57:14  回复
本帖最后由 鹓扶 于 2021-1-8 20:33 编辑

4)光学

光学不如就从大佬做实验开始吧~

①小孔成像
图片.png
“若鸢飞空中,其影随鸢而移,或影随鸢而移,或中间为窗所束,则影与鸢逆相违,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又如窗隙中楼塔之影,中间为窗所束,亦皆倒垂。”
所以说伤春悲秋完全正常么,人和人眼里的世界是不一样的!不然你瞅瞅看到影子就开始思考人生并且不满足于思考乃至于动手的大佬
他在窗子上戳了个洞洞,然后发现,嗨呀,穿过洞洞的影子居然是倒过来哒!
大佬就此开悟,由此解释了日蚀、月蚀的成因和月相圆缺的规律,然后牵扯出了第二个实验——————

②月相模拟
大佬把一个弹丸的一半涂上白粉,表示向阳的一面,观察发现“侧视之则粉如钩, 对视之则正圆”。
第一个演示月相变化的科学家诞生

③凹面镜成像
“阳燧面洼,以一指近而照之则正,渐远则无所见,过此遂倒。其无所见处,正如
窗隙、橹臬、腰鼓碍之,本末相格,遂成摇橹之势:故举手则影愈下,下手则影愈上,此其可见。”
大佬用自己的手指做实验,发现手指靠近镜子【凹面镜】时成正立像,远移到一定距离后无像,再远一点成倒立像。
其实就是我们初中学的焦点问题,焦点以内成正立像,焦点上无像,焦点外成倒立像。
接下来看实验四——————

④凹面镜聚火
“阳燧面洼,向日照之光皆聚向内,离镜一、二寸,光聚为一点,大如麻菽,著物则发火,此则腰鼓最细处也。”
拿来凹面镜对着太阳来回移动观察,总能找到一个位置,使反射的光都向内聚,在离镜很近的地方,聚成小小亮点,把物体放在这个位置便会灼热,可燃物放在这,会燃烧起来。

上述实验涉及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焦点和焦距原理。
大佬用“碍”来形容焦点和小孔,并且用船上固定的浆的支点、腰鼓中间最细的部分【古代腰鼓是两头大中间细】来类比“碍”,又用“格术”来形容光通过“碍”成像的规律,而“格术”可使物体“本末相格”,即形成倒影。
大佬的这个认知,和相关的现在几何光学认知几乎完全一致!

小孔成像和凹面镜【阳燧】成像最早记载于春秋战国时墨翟【公元前476-360】的《墨经》。
也就是说,凹面镜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很可能追述的更早,而英国的培根【1214年—1293年】在十三世纪才用金属磨制成功,也就是比咱们最起码也要晚1600多年,甚至更多,退一万步说,哪怕是大佬都要比培根早200多年。
小孔成像西方更晚,十六世纪才有记载。
至于提出凹凸透镜聚光的约翰·延森【丹麦】,出生于1859年,19世纪人
图片1.png

⑤凹凸平的终极较量!
“古人铸鉴,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洼则照人面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观人面,故令微凸,收入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仍覆量鉴之小大,增损高下,常令人面与鉴大小相若。”
简而言之,观察比较了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得出三者成像规律:“曲率越大,则像越小,反之曲率越小,则像越大。”
接着顺手指导了一下铸造铜镜的技巧———搞个凸面镜,再也不怕镜子小了呢!

⑥透光镜【镜面曲率不等的平面镜,只是人眼不易看到】
“世人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其理,以为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然予家用三签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一样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皆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
透光镜背面的花纹和文字在日光照射下能清楚的投影在墙壁上,就还挺厉害的,那可是金属哎!
有说透光镜在西汉铸造成功,也有说按大佬的记载,应该是殷商以前的产物,个人比较认同后者,二十多个铭文,可以说很多了,这么多的字,如果是西汉文字的话,不至于让大佬都觉得非常古老,还古老到不认识的地步。
至于透光镜的成因,有人认为,铸镜冷却过程中,薄的地方先冷,铜缩的少,有花纹和文字的地方后冷,铜缩的多,导致薄厚不一,而文字虽然在背面,正面却隐约有痕迹。
大佬对此表示肯定并记载了下来,但他同时又对比了另外两面一模一样的镜子以及更多的镜子,发现其他镜子并不能透光,哪怕最薄的也不行,所以否定了因为薄才透光的说法,猜测除了上面所说的原因外古人另有不为人知的特殊技术【特定的研磨抛光方法】。
那个“隐然有迹”其实就是轻微的凹凸不平曲率不等,这样经过一定的研磨抛光后,发生特定的弹性形变,然后光照在上面,凹凸处反射的光线互相作用,就能透光了。
所以大佬的时代主要就是这个研磨抛光的度失传了,不然透光镜就不是个事儿。
而西方关于透光镜的研究,始于19世纪,太晚啦!!!

⑦其他
第一次记录了“红光验尸”的内容,是中国关于滤光应用的最早记载,至今还有现实意义。
对油膜干涉、衍射现象进行了描述,记载了冷光。

点评

透光铜镜技术现在又掌握了,前几年看纪录片说的,  发表于 2021-1-8 21:47
扶摇mm · #52 · 2021-1-8 21:48:30  回复
看不太懂,大佬总是喜欢想太多,他想太多可以想出成绩,我想的也多就知道空想

点评

哈哈哈,我明天吃羊肉汤  发表于 2021-1-8 22:52
就挺可惜大佬的时代透光镜技术失传了,不然大佬指定能琢磨出来原理!  发表于 2021-1-8 21:55
不如一起想想明天吃啥吧,我们也能想出成绩  发表于 2021-1-8 21:54
月下飞天镜 · #53 · 2021-1-8 23:35:56  回复
只能点赞一次,好可惜
红瓷绿瓦玉如天 · #54 · 2021-1-8 23:46:57  回复
大佬的物理走的实用路线,如果当时有条件让他建立组织,他真能开辟科学。所以老天有给过中国科学大师

点评

嗯呐  发表于 2021-1-9 00:31
纠正你,大佬所有“学科”走的都是实用路线,经世致用贯彻始末!  发表于 2021-1-8 23:50
153917578 · #55 · 2021-1-9 08:12:41  回复
流苏 · #56 · 2021-1-10 13:00:27  回复
瞻仰大佬
安安静静凑热闹 · #57 · 2021-1-11 21:21:30  回复
先在楼里打个卡,过两天空了慢慢看
浅笑彗星 · #58 · 2021-1-12 09:37:03  回复
是很厉害啊= =
青城山下老农民 · #59 · 2021-1-13 16:25:35  回复
为啥国内不宣传呢?是因为他没有成为系统吗?

点评

包括楼上有解解提到的张衡,也是个大佬,但提到张衡大众印象也就是地动仪了  发表于 2021-1-13 17:06
我国很多nb的科学家,全才不多,但多领域的一大把,可惜为人知的有几个呢  发表于 2021-1-13 17:05
狡兔三窟 · #60 · 2021-1-15 10:16:48  回复
才发现这个贴(总是略去置顶帖的人错失好多- -)给大佬献上膝盖。
鹓扶 · #61 · 2021-1-15 19:07:42  回复
五、化学

1)胆水炼铜【湿法炼铜】
办法是西汉时就有的,《淮南万毕术》【西汉 刘安】、《抱朴子》【东晋 葛洪 之前叨逼叨的时候有提到过这位】都有类似记载,但形成定式一样的记载始于大佬———
“信州铅山县有苦泉,流以为涧,艳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水转为铜,物之变化,固不可测。”
来复习化学了啊,大佬说的胆矾就是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溶液和铁会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铁和金属铜,公式都熟悉的很:CuSO4+Fe→FeSO4+Cu
大佬用这个事实论证了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强调物质可以相互转化———
“按黄帝《素问》有‘天五行,地五行,土之气在天为湿,土能生金石,湿亦能生金石’,此其验也。又石穴中水,所滴皆为钟乳、殷孽。春秋分时,汲井泉则结石花,大卤之下,则生阴精石,皆湿之所化也。如木之气在天为风,木能生火,风亦能生火,盖五行之性也。”
这大概就是最初的五行玄学变科学吧,朴素的唯物主义观
可惜的是,直到宋哲宗绍圣五年(1098年)张潜上献大佬的记载,铜才得以大规模生产。
而西方直到1670年才发现胆水可被置换出铜。

2)分解反应
胆水炼铜部分有提及———“又石穴中水,所滴皆为钟乳、殷孽。春秋分时,汲井泉则结石花,大卤之下,则生阴精石,皆湿之所化也。”
殷孽就是现在说的石笋,大卤就是天然食盐水,蒸发后有食盐析出,母液中含有硫酸钙等盐类,生成的阴精石就是现在的石膏。
大佬文中的钟乳、殷孽、石花是同一种东西,即碳酸氢钙【0度以下较稳定】遇热分解后结成花状的碳酸钙沉淀物【碳酸钙在弱碳酸溶液中的溶解和析出】。
公式:Ca(HCO3)2 →CaC03↑+H2O+CO2↓【中间剪头上面应该有个遇热符号的,但我实在搞不出来
其他的大佬虽然没跟胆水炼铜一样说出个具体章程来,但显然已经知道都是一个性质的了,这种举一反三的本事我是相当佩服的,更厉害的是,举一反三只是大佬的常规操作罢了

点评

化学废表示佩服  发表于 2021-1-15 20:58
举头望明月 · #62 · 2021-1-15 19:40:03  回复
看到化学公式我就头大,大佬不愧是大佬
兔兔不吃胡萝卜 · #63 · 2021-1-16 08:47:13  回复
真是牛人啊放到现在是凡尔赛的存在
兔子讨厌吃包菜 · #64 · 2021-1-21 20:13:41  回复
大佬啊!
ty-789456小小 · #65 · 2021-1-22 19:20:40  回复
瞻仰大佬
随风遇长安 · #66 · 2021-1-26 10:57:00  回复
看完了一半,先膜拜一下大佬
月宫好奇吃瓜客 · #67 · 2021-1-26 16:17:26  回复
大兔子,科普完大佬的光辉事迹没

点评

没呢,最近忙,没能继续搞  发表于 2021-1-28 09:06
153917578 · #68 · 2021-1-28 15:50:51  回复
膜拜一下大佬!!希望我家孩子以后做事也能优秀!(就迷信一下!
另外大佬的事迹有时间可以整理了!(没错,我是来催更的)

点评

我下周努力,争取更一发,这周实在是不行了,这周宫里都来的少了哭唧唧  发表于 2021-1-28 22:02
鹓扶 · #69 · 2021-2-2 14:02:11  回复
3)石油制墨

世界上关于石油的记载,最早是在《汉书》【班固】,使用的话,可以追溯到秦朝,但叫法一直以来都不一样,直到大佬,第一次称呼为“石油”,然后沿用至今。
嗯对,大佬是石油的首任命名者!500年后, 德国的乔治拜耳才提出了petroleum( 石中之油) 一词。

再说一次,大佬真的真的真的是实干家!

去陕北当官【鄜延路经略使,经略使就是临时的边防军事长官】时,大佬来了个实地考察,就也挺奇葩的,一个军事长官,跑去考察石油???

但话又说回来,石油也是地里的么,毕竟天时地利人和,地理环境可是军事的重中之重,地理环境都不了解还打个鬼的仗啊!

所以据我猜测,大佬八成只是去了解了解周边环境,结果了解着了解着,考察癖发作啦!
于是当地石油无所遁形———“鄜、延境内有石油, 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
大佬就,顺便命了个名~


接着说了说生产条件和当地人的使用方法———
“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土人以雉尾挹之,乃采入缶中,颇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帷幕皆黑。”
惘惘而出:慢慢渗出来。
挹:原指舀水,此处指沾取。
淳:同“纯”。
另,此处需———
PS:羽毛吸附石油的方法, 西方在1983年才发明, 用它来清除海难中泄漏的石油。

接下来……
前方高能预警!
前方高能预警!
前方高能预警!
“予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必大行于世,自予始为之。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
松墨:我国名墨之一,用松烟制成,故称“松烟墨”。
识文:标上名称。
此处大佬成就点总结:
①首创石油炭黑制墨,第一个用石油炭黑代替过去一直沿用的松墨
②开创石油应用新篇章, 为后世石油作为化工原料奠定最初的实验基础。
③大佬再次上演预言家一幕,石油后来确实大行于世!!!

PS:额外成就点,大佬居然还是个环保卫士,早早就担心松林尽毁的后果,怕那样会给整个社会带来不便。

4)晶体【这一趴总感觉我在看修仙文(捂脸)】

“太阴玄精,生解州盐泽大卤中,沟渠土内得之。大者如杏叶,小者如鱼鳞,悉皆六角,端正似刻,正如龟甲。其裙襕小堕,其前则下剡,其后则上剡,正如穿山甲相掩之处,全是龟甲,更无异也。色绿而莹彻,叩之则直理而折,莹明如鉴,折处亦六角如柳叶。火烧过则悉解折,薄如柳叶,片片相离,白如霜雪,平洁可爱。此乃禀积阴之气凝结,故皆六角。今天下所用玄精,乃绛州山中所出绛石耳,非玄精也。楚州盐城古盐仓下土中又有一物,六棱,如马牙硝,清莹如水晶,润泽可爱。彼方亦名太阴玄精,然喜暴润,如盐碱之类,唯解州所出者为正。”
这一段详细描述了玄精石晶体的外形、颜色、光泽、透明度、解理性及加热后的变化等,可以说很全面了。

此处大佬成就点总结:

①发现晶体解理性
大佬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晶体解理性的人。
大佬的记载表明,他早已观察到硫酸钙晶体碎裂之后的“最小单元”都具有相同晶形的解理性了,这比西方最早认识晶体理解性的法国科学家阿羽依早了700年。

PS:
玄精石是石膏的一种矿物晶体,主要成分是硫酸钙,硫酸钙晶体被敲打后,会沿着它的纹理有规律地裂开,这就是现代科学术语所说的晶体解理性,即晶体沿着一定方向的面裂开的性质。

②提出玄精石鉴别法
大佬发现了伪玄精石,描述了伪玄精石的模样和特性,并做实验发现伪玄精石易潮解。
加上上面的真玄精石特性,可以说大佬初步阐述了矿物晶体的比较鉴别法,提出利用形状、颜色、解理性、加热失去结晶水的变化和潮解的性质来鉴别玄精石。
这办法很科学,很实用,因为到今天都还在用!

点评

最后我会讲一讲大佬的绯闻的,简而言之,我不信!且有证据!  发表于 2021-2-2 14:17
大佬天天研究这些想必时间宝贵,八不得不怀疑他的绯闻真实性  发表于 2021-2-2 14:11
搞忘了 · #70 · 2021-2-2 14:10:17  回复
佩服楼主
153917578 · #71 · 2021-2-2 14:14:04  回复
收藏!!
正在输入 · #72 · 2021-2-2 14:16:39  回复
收藏!!
青城山下老农民 · #73 · 2021-2-2 14:28:40  回复
我觉得可以收藏这种干货
坐看云起时 · #74 · 2021-2-2 15:18:57  回复
马一下,有空慢慢看,涨知识
ppaa2020 · #75 · 2021-2-2 15:27:32  回复
默默放下了我的手机
鹓扶 · #76 · 2021-2-24 18:12:42  回复
4)炼丹术

炼丹好像没啥好说的亚子……
在咱家炼丹属于化学起源,但大佬并没有多涉足。

①朱砂

古代道家以朱砂炼丹,大佬记载了自家表兄的徒弟吃朱砂死亡的事情。
“余中表兄李善胜,曾与数年辈炼朱砂为丹。经歳余,因沐砂再入鼎,误遗下一块,其徒丸服之,遂发懵冒,一夕而毙。”
大意是说大佬的表兄李善胜曾经和好几个人一起用朱砂炼丹,一年后的某天,他们用水淘洗朱砂时无意中落下了一块,一个小徒弟就把这一块朱砂搓成药丸吃了,结果一晚上就死了。

但是呢,朱砂本身是良药,为啥会致死呢?
“朱砂至凉药,初生婴子可服,因火力所变,遂能杀人。”
我查了一下,朱砂虽然可以入药,但是药三分毒,本身就带有毒性,而水溶性很低的朱砂在加热后却会析出汞蒸气和可溶性汞盐,剧毒!

接着是大佬因为此事而来的思考,可以说是很辩证思维了!
“以变化相对言之,既能变而为大毒,岂不能变而为大善?既能变而杀人,则宜有能生人之理,但未得其术耳。”
朱砂变化能杀人,那应该也能靠变化救活人,只不过没得到办法。

最后就是对世人的告诫。
“以此和神仙羽化之方,不可谓之无,然亦不可不戒也。”
大佬并没有一味否定求仙炼丹,认为并不是不可能,但一定不能沉迷,要心存警惕。

②息石

随州医蔡士宁常宝一息石,云:“数十年前得于一道人。”其色紫光,如辰州丹砂;极光莹,如映人;搜和药剂;有缠纽之纹;重如金锡。其上有两三窍,以细篾剔之,出赤屑如丹妙。病心狂热者,服麻子许即定。其斤两歳息。士宁不能名,忽以归余。或云“昔人所练丹药也。”形色既异,又能滋息,必非凡物,当求识者辨之。

说的是随州医者蔡士宁曾经珍藏一块息石,可以入药,有心狂热病的人只需要麻种子打小的一点点就能治,这块息石的重量每年都会增加,蔡士宁搞不清楚是什么,于是就给了大佬。
有人说息石是道家炼出来的丹药,大佬觉得这石头奇异,该找行家看看。

我查资料发现现在对息石也没有定论,只有猜测,如下↓


点评

好神奇,这息石居然会自己增重  发表于 2021-2-24 21:25
大胆猜测,这个息石会不会是天外陨石呢?哈哈哈哈  发表于 2021-2-24 19:27
ancey · #77 · 2021-12-6 20:12:15  回复
先蹲了,沾沾大佬仙气
回帖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